校園新聞
生成式AI賦能教育教學創(chuàng)新

我校舉辦教學科研效能提升專題報告會

2025-04-12 23:44 文/教師發(fā)展中心 李毛 圖/環(huán)境學院 侯騰飛 點擊:[]

為落實學校七屆四次“雙代會”精神,扎實推進我校2025年工作要點,積極探索“人工智能+”教育教學新模式,提升我校教師教學科研能力,教師發(fā)展中心“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創(chuàng)新”系列專題培訓拉開帷幕。首場報告特邀陜西省教學名師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宏鳴教授作題為《DeepSeek新銳突圍,生成式AI助力教學科研效能躍升》的專題報告。報告會由教師發(fā)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永建主持,我校300余名教師聆聽了此次報告會。

張宏鳴教授從國家人工智能戰(zhàn)略高度出發(fā),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生成式AI的定義、核心能力及發(fā)展歷程,并對比分析了當前主流AI大模型的技術特點與應用場景。圍繞DeepSeek的實際應用展開,通過豐富案例展示了AI技術如何全方位賦能高校教師工作。在教學領域,智能備課系統(tǒng)能夠快速生成課程大綱和教學方案,學情分析工具可精準把握學生學習狀態(tài),個性化答疑功能則實現了差異化輔導,這些應用正在推動教學模式從標準化向個性化的轉變。在科研創(chuàng)新方面,AI技術提升了文獻處理效率,論文優(yōu)化工具可幫助教師改善學術寫作質量,項目申報輔助系統(tǒng)則能智能生成申報材料框架,有效提升項目申報材料的質量。行政辦公場景中,自動化文書處理、智能數據分析和會議紀要生成等功能大幅減輕了教師的事務性負擔,更多精力投入核心工作。張宏鳴教授在報告中特別指出,AI時代的到來正在重塑高校教師的角色定位,未來教師需要向“AI訓導師”和“學習導航者”轉型,掌握人機協同的新型工作模式。教師應當保持開放學習的心態(tài),既要積極擁抱新技術,又要堅守教育本質,在技術創(chuàng)新與教育規(guī)律之間找到平衡點。

報告結束后,徐永建進行了總結發(fā)言,他指出本次報告為學校教師提供了寶貴的前沿視角,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。在AI技術迅猛發(fā)展的背景下,教師應當主動適應變革,將人工智能轉化為教育創(chuàng)新的強大助力。在隨后的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中,參會教師就AI技術的實際應用、數據隱私保護、教學倫理等問題與張宏鳴教授展開了深入交流。教師發(fā)展中心將持續(xù)開展此類高質量培訓活動,助力教師提升數字化素養(yǎng),推動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。

(核稿:徐永建 編輯:劉倩)


上一條:湖北省文旅廳來校調研文物保護工作 下一條:西安工業(yè)大學基礎學院來數學學院調研交流